5分彩注册网-5分彩玩法
央视网消息:眼下,早稻大省江西的1800多万亩早稻全面开启收割。
在赣州的兴国、宁都等地,早稻长势喜人,稻谷金黄,颗粒饱满。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,驾驶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作业。今年,当地引进了早稻新品种,增产效果明显。
江西赣州兴国县高兴镇新圩村种粮户 谢友根:(每亩)比往年多了4包(稻谷),4包就是200多斤。
在宜春市上高县,当地大力推广“两优一增”水稻种植技术,并推出多项收割后的服务举措,减少粮食损耗。
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粮食安全保障中心主任 刘权树:目前,我们已经腾出仓容17.37万吨,为收购做好了充足的准备。同时,全县34家稻谷烘干企业正为农户开展收割后的水分烘干、临时代储等服务,保证了粮食品质,减少了粮食损耗。
湖南:紧抓农时抢收早稻 收割机粮田穿梭忙
在湖南,各地种粮大户紧抓农时,抢收早稻。据了解,今年,湖南共种植1816万亩早稻,预计产量略高于上年,7月25日前后可收割完毕。
在宁乡市金洲镇的一个智慧农场里,数台收割机开足马力,在田间忙碌作业。割稻、脱粒、装车一气呵成,大约15分钟便可完成一亩稻田的收割任务。
种粮大户 黄勇:从育秧、飞防、收割、烘干全程实现了机械化,我这2500多亩水稻预计10天左右可以收完。
在湖南衡山县,这里的早稻也进入收割期,收割机在田间来回作业。当地农业部门预计,衡山县18.5万亩早稻7月底可全部完成收割,总产量将达8万吨以上。
广西百色:35万多亩早稻开镰收割 农机助力抢收忙
今年,广西全区早稻种植面积超过1200万亩。目前,百色的35万多亩早稻率先进入成熟收获期。当地农户抢抓晴好天气,组织农机手开镰收割。田间地头,机器声轰鸣,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。
在百色市农业生产大区右江区,记者看到,金灿灿的稻田成片铺开,多台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作业,收割、脱粒、粉碎稻秆一气呵成。
由于今年早稻生长期间阳光充足,当地预计早稻平均亩产可达1000斤。抢收的同时,抢种也在进行。百色作为广西重要的秋冬菜种植基地,早稻收割完成后将轮作秋冬菜,提升经济效益。
甘肃环县:小麦开镰收割 300余台联合收割机投入作业
甘肃属于全国的晚熟麦区,因为地形狭长,气候差异大,小麦收获期相对较长。7月以来,甘肃庆阳环县种植的冬小麦陆续进入了收割期,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,组织机械抓紧收割,确保颗粒归仓。
在环县合道镇,3万亩小麦总体长势良好,麦秆粗壮,麦穗饱满,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正在田间驰骋忙碌着。据了解,环县小麦种植面积52万余亩,当地组织调度300余台大型联合收割机,设立小麦跨区技术服务接待站,及时将农机手信息提供给有需求的农户。以目前收割速度来看,预计7月下旬,环县的收割作业将全部结束。
记者从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,今年,甘肃省种植小麦1100余万亩,目前已收割超200万亩。甘肃组织调度了1.4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投入“三夏”作业,小麦机收率将突破90%。 【编辑:梁异】
中新网武汉7月12日电 (记者 马帅莎)7月12日至13日,第九届中国(国际)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举办。本届论坛发布了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、天目气象探测星座、女娲星座、珞珈二号毫米波SAR遥感应用系统、武汉市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、航天星云·卫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(5.0)、四维地球遥感云服务平台、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、威海一号激光通信载荷项目等多项商业航天重大项目。
其中,珞珈二号毫米波SAR遥感应用系统由武汉大学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联合研制,是国际首个星载Ka频段高分辨率SAR(合成孔径雷达),是大范围、大比例尺遥感数据定期、快速、及时获取的“利器”,可全天时多天候对地面进行观测并获取高分辨率微波影像,服务自然资源调查、水资源监测、灾害预警预报等多个领域。
据了解,传统的雷达由于受到频段的限制,难以获得草、叶子、乔木、灌木等地貌的信息,而Ka频段由于其波长特性,能清晰分辨出林木、草地、农田等地貌信息,并反演地形等地理信息。这是其他频段微波卫星不具备的特征。基于此,星载Ka频段高分辨率SAR可以服务自然资源调查、水资源监测、灾害预警预报等多个领域,为国家基础地理测绘、“双碳”战略提供重要技术手段。
7月12日,第九届中国(国际)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发布多项商业航天重大项目。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供图
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5所发布了“威海一号”激光通信载荷项目。该项目依托高精度瞄准捕获跟踪、海洋大气湍流修正等技术优势,创造性地架起星间、星地高速激光传输“桥梁”,并通过多颗卫星的激光“接力”,实现了大容量海洋遥感数据、渔船检测数据的实时回传,其通信容量为传统微波方式的上百倍,相当于每秒可传输一部高清电影,成功实现激光通信的应用拓展至海洋遥感与管控领域。
该项目立足于发展海洋经济、保护海洋生态、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,助力海洋遥感应用,为空间信息公路挂上“高速档”。据悉,该产品现已全面完成测试,预计将于今年11月搭载卫星发射,入轨后将实现我国首次对海应用的星间—星地融合高速数据传输试验验证,为我国海洋经济建设、海洋信息获取提供有力支持。(完)
- 上一篇:上半年中国新增个体工商户逾一千万户
- 下一篇:科学家发现最亮系外行星